月亮河布依铜鼓调是指传承于月亮河乡布依族家族陈氏家族和韦氏家族的一种铜鼓演奏方式(曲谱)。陈氏家族和韦氏家族世居在六枝特区月亮河彝族布依族苗族乡(原陇脚布依族乡)月亮河畔,两姓人家共五百多户,二千余人。月亮河布依族乡位于六枝特区西南部,月亮河乡地理环境呈东高西低走势,月亮河横贯全乡8 村 30 余个村民组,自东向西经中寨乡进入晴隆境内汇入北盘江,形成“东水西流”的独特地貌,着名的中国布依第一村——“月亮河夜郎布依文化生态园”位于其境内的月亮河畔龙山区域。
布依铜鼓是一种古老而珍贵的民族文物,她集冶炼、铸造、雕刻、装饰、绘画、音乐、舞蹈和宗教于一身,融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是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独具特色的青铜艺术作品。在布依族人民的心目中,铜鼓象征着财富、权力和团结。月亮河布依族乡铜鼓调由来已久,其中陈氏家族与韦氏家族传承得最为完整。陈氏家族传承的陈氏铜鼓调,共有十二调鼓谱,十二调鼓谱分别代表每年的十二个月份,每一调分别由“召、成、挂、立、左、刀、瓜、借、车、正、吉、帽”十二个字组成; 韦氏家族的韦氏铜鼓调共有十六调,每一调则由“召、成、立、卦、瓜、借、车、脚、幺、朝、大、仲、颉、刀、貌”十五字组成;每个字敲击的部位都各不相同,每一调也代表着不同的意思,不同调的组合形成不同的曲目,每一曲目寓意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不同的寓意描绘着布依族人民多彩的历史轨迹,诉说着布依族人民的丰富生活情感。前边年来,陈、韦两姓家族族人代代相传,铜鼓鼓谱流传至今。

韦氏铜鼓曲谱十六调(全本十六调,总共1158个字)。本铜鼓曲谱系陇脚大寨(Mbaanxgaangl)韦氏前辈祖人秘传,为陇脚十二寨共用,一九八一年七月十五日由传承人布摩韦洪雷先生按祖人传本誊写。韦权峰于二00六年八月将手抄本整理成电子稿,底耳大寨韦明罡(现定居北京)实地考察调研,于二零零八年九月二十八日转写陇脚韦氏铜鼓十六调。
通过韦仕兰、韦玉兰等同志的辛苦努力,在乡党委政府的积极争取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帮助下,将陈氏铜鼓十二调与韦氏铜鼓十六调共同命名为“月亮河布依铜鼓调”申报并获批进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积极开展争取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为布依铜鼓文化的抢救挖掘和传承提供了很好平台。如今韦、陈两姓族人均能很好传承,布依铜鼓文化已成为月亮河乡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典型,《铜鼓舞》多次登上省内外及国际论坛舞台,获得广泛好评,已经成为月亮河乃至六盘水民族文化品牌的一张亮丽名片!